露出

露出
11/21 李飞跃:早期词调的乐舞来源与祀飨功能
发布时间:2025-11-19        浏览次数:10

讲座主题:早期词调的乐舞来源与祀飨功能

主讲人:李飞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

主持人:张文 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

讲座时间:11月21日 15:00

讲座地点: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330室

主讲人简介:李飞跃,北京大学文学博士,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、院长助理,主要从事诗词文献、音乐文学与数字人文研究,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。兼任清华大学和中华书局《数字人文》、中国人民大学《数字人文研究》编委,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整理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,著有《唐宋词体名词考诠》《<词式>校补>》等。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EMNLP等发表论文60多篇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,曾获教育部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”、中国词学研究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。

讲座内容简介:北斗和三台是中古时期重要的祀飨对象,并随着道教的兴起而功能日益多样。《倾杯》蜕变自古代的星占祈祀之舞,具有鲜明的倾折舞旋、祝酒延年、祈愿太平特征。《三台》舞源自三台星崇拜,反应了“泰阶平”(太平)的理想追求和政治愿景。星象崇拜与仪式表演塑造了早期祀飨乐舞的基本形态,君臣关系和宴饮秩序为其投影,共同赋予了相应词调丰富的祈愿祝福、天人同构的象征性内涵。通过祀飨乐舞和斗台崇拜,可以建立起对《倾杯乐》《破阵乐(七德舞)》《万岁乐》《长生乐》《三台》《泰阶平》《太平乐》等词调内涵的系统性理解。词调溯源不应仅局限于歌诗与音乐,还应关注舞蹈与仪式活动的影响,从语言文学研究拓展至历史文化与观念信仰的层面,以更全面地认识词体起源及其意蕴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