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主题:世界文化中四元分类法的普遍性
主讲人:朱晓农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特聘教授
主持人:赵庸 露出-美女户外露出 教授
讲座时间:11月27日 9:30
讲座地点: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室
主讲人简介:朱晓农教授,男,浙江乌镇人,1952年生于上海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(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, Canberra)语言学系博士,主修实验语音学。先后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、澳洲国立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。现为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,云南民族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。研究领域包括:演化音法学、实验语音学、语言与逻辑、方法论。出版专著十余种,如《方法:科学的灵魂》《写作的规矩》《教我如何不想她:语音的故事》《语音学》。
讲座内容简介:“清浊”是一对用了1,500年的音韵学术语。近代以来,又加入了不同的语音学解读,致使其歧义紛出,极大地困扰了研究者,并阻碍进一步的学术探讨。本讲座先厘清清浊的多重含义,然后检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音变——浊音清化。 历来把浊音清化错误地解读为“振动声带b > 不振动声带p”,其实是“气声pɦ/bɦ > … > 清送气ph”的链式音变。同时还存在发生于多地的反向链移“清送声 > … > 气声”。两者构成一条来回链移。 “振动声带b > 清不送气p”是第二种清浊音变,但不见于古籍,不是历史上的浊音清化。不过它普遍发生于一个更大的连串音变“清振内爆环”中:振声 > … > 内爆音 … > 振声。讲座详细讲解了作为这个环变中的关键一环,内爆音的产生的语音原理,解释了不可能来自接触的事实证据和逻辑原因。